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:你怎么评价刘一帆?
这位中国大厨,在CCTV里骂人、摔盘子,转身却被贝克汉姆、英国女王邀请,连五星级酒店、米其林餐厅都互相争抢。
不过比起他牛逼哄哄的简历,或者是“犀利毒舌”,小编最赞同一条评论里说的:作为斜杠青年,他突破了传统手艺人刻板的印象,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
因为他告诉了我们,做什么事都可以“高级”,很“酷炫”,只要你做得足够好。

某一期《厨王争霸》,到了最关键的上菜环节,
刘一帆却在后厨突然翻了脸,
一怒之下甚至直接狠狠摔了对方的盘子。
平时备受尊重和风光的五星级酒店大厨,此时在镜头前就像犯错的小学生,缩着脖子站在角落,接受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:“你给客人吃热菜,盘子应该是热的吧?!!”
他们心知肚明,自己犯了厨师这行,最低级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。
不懂行规的观众却不买账,热评里齐刷刷都是质疑:“他以为自己是谁?”、“凭什么对人家这么凶”……
刘一帆也不回应,
他只是在下个节目里,随手展示了一个基本功
——土豆丝穿针,
就让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和贾玲一样,
瞪大双眼,整个人都看呆了,
凭什么?凭他是“地狱厨神”——刘一帆。
在西餐界单打独斗,刘一帆愣是花二十五年的时间,
征服了英国女王、迪拜王储、
迈克杰克逊、贝克汉姆等名人,
成为米其林餐厅、五星级酒店互相争抢的总厨。
他凭一己之力告诉全世界,
中国厨师,除了窝在唐人街里做麻婆豆腐,
我们照样做得好西餐!
不过,明明有着精湛的厨艺,
很多人却认为他有点“不近人情”、
“苛刻”、“龟毛强迫症患者”……
对于大家贴在他身上的标签,刘一帆总是默认。
唯一一次说出自己的真心话,
就是他在节目里摔完人家的盘子后:
“因为客人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。”
不论外界对他有多深的误解,刘一帆坚持:作为一名厨师,你必须尊重食材,尊重每一位食客,也要尊重秀在厨师装上,那个属于自己的名字。
他的讲究,也改变了很多人对厨师永远一身油腻的刻板印象。
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,刘一帆去了台北一家酒店后厨当学徒,整整一年,连灶台都没有机会碰到。
“小刘,你过来一下”,领菜、切菜、洗碗、洗冰箱……最脏最累的活,永远都是他干。
那时候,他每天要切无数洋葱,还必须保证每一片洋葱的厚度都是1毫米,每一块洋葱丁的长度和厚度都是2毫米。
一开始,刘一帆特别想要好好表现一下自己。切了一天、一周、一个月、大半年……时间一长,他觉得这活儿未免也太枯燥无趣了。
于是他自作聪明的把自己分到的洋葱,用机器切成了片。还没来得及得意,主厨看了一眼,就发现了他的小心机。
主厨当着大家的面,毫不留情的倒掉所有的洋葱,并且指着他的鼻子大骂:“你再偷懒一次,就不要来上班。”
除了苦练基本功,中国人学做西餐,语言首先就是一大难关。所有的参考书籍都是英文,英语不好的刘一帆就从最简单的“汉堡”、“薯条”开始学。
后来觉得挨个查单词太慢了,索性把字典天天带进后厨。从第一页开始背,只要和食材相关的单词,统统背下来。
即便如此用功,来自国外的主厨却不买账,只要听说某道料理是“刘一帆”这个中国厨师做的,尝都不尝一口,甚至直接丢进垃圾桶里。
“没有人是天生的大厨。
我就不相信,一个华人做不出最好的西餐。”
于是为了做好每一道料理,
他每天花16个小时,窝在后厨里练习。
伙伴们经常说说笑笑,聚在一起打牌,
他从来都不参与。
除此之外,什么酒配什么杯子,甚至是一方桌布,一束桌花,他都极其讲究。
如果说一开始入行,是对食物的味道充满了好奇心,那么到后来,刘一帆就是开始好奇自己还能做得多好,走得多远。
所以有人觉得他太苛刻,司马却理解,刘一帆不是在故意为难别人,他一直都在用高标准,要求着自己。
司马一直认为,所谓的顶级料理,其实就是让你吃完了会有印象并且印象深刻的食物。简单点说,就是能够打动人。
刘一帆就用自己的料理,打动了很多人。
2003年,他受邀去了伦敦,在百年酒店The Savoy任职,成为这家酒店首位华人主管。他还参与了米其林餐厅The Grill by Gordon Ramsay的打造,成为戈登的徒弟。
2007年,
他担任印度泰基酒店的法餐厅厨师长。
凭借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,
他把印度最有特色的香料融入到精致的法式料理里,
在很多当地厨师一脸黑人问号脸中,
餐厅开张仅仅第二个月,
就赢得全印度餐厅评鉴第一名,
连CNN都跑来报道这位中国厨师。
那一年,刘一帆才32岁。
一年后,33岁的刘一帆应邀出任迪拜六星级酒店厨师长。
经常出入皇宫,为“大人物”烹饪美食,
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,开会、面试、
准备早午晚餐甚至还有下午茶……
更难的是,他带领的104位国际团队,
来自19个国家,各个都是高手中的高手。
短短半年后,
他任职的餐厅,
就被评为迪拜年度评选的最佳餐厅。
104位大厨,心服口服。
刘一帆说自己特别不安分、爱折腾,喜欢满世界跑,在不同国家的不同餐厅都做过厨师。因为他想探寻味道、传递味道,他希望更多的中国美食走向世界。
不论厨房里站满了多少严肃的保镖,上节目做菜时有多少摄像机同时在拍摄,刘一帆统统都感觉不到。
因为当他穿上厨师袍的那一刻,他说:“我就是标准”。
刘一帆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间,
证明中国人也可以做好西餐,
并且改变大家对厨师的偏见,学会尊重这个职业。
但他不仅仅是一位厨师。
他是出名的“毒舌”评委,
穿着干净的厨师袍上节目,敢怼大厨敢骂明星,
只为了让大家学会尊重食物,
学会在意平凡中的细节。
不过镜头外的他,非常随和、好相处。
除了热爱美食,他还是位音乐达人,
一把吉他,简单的音符和旋律,
就像他烹饪的美食一样,自然地打动人心。
因为对味道的好奇,刘一帆走进了厨房;
因为对世界的好奇,他接着潜入了大海;
…..
二十五年间,无数人见证他改变了中国对厨师的偏见,也亲眼看到他将中国美食分享给全世界。
刘一帆不再在意失去多少,留下多少,只保持着永不熄灭的孩童般的好奇欲。他在自己的“斜杠人生”里,越活越精彩。
刘一帆举杯,冲司马笑了笑:“真的。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无限可能,就看自己怎么去创造。”
给大家推荐专业的国际西餐烹饪技术书籍,详细的食谱,精确的教学手法,
前菜、沙拉、汤、主菜、低温、分子、甜品精细划分,
法餐、意餐、美式、日料、韩料等应有尽有。
提供全球最新最权威的专业西餐教学书籍,
书籍都是电子版,比实际书籍便宜很多,
阅读简单,手机电脑均可以阅读,清晰明了。
加入书籍会员,只需要留一个邮箱,
每周更新五本时下最新的西餐教学书籍。
会员费用:200元一年费用。
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。
如果你爱好西餐,想成为专业的西餐大师,并且不甘现实,想要努力去改变的,加入我们吧,学习起来!
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好友,了解详情。微信号:cy471965766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西餐教学):刘一帆个人厨师的魅力与魄力。